行業動態
6月以來,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接連發生雷擊災害。隨后,玉樹州、河南縣、大通縣、貴南縣等地先后出現強降水,引發的洪水沖毀路基、漫灌至農牧民家里,造成嚴重財產損失。
事故的發生再次敲響警鐘,安全生產工作,切不能忽略氣象因素。
近年來,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強降水、雪災、冰雹、洪澇、沙塵暴、雷電、大風等氣象災害發生的概率不斷升高,已經成為阻擋農牧民脫貧致富、追求美好生活的“攔路虎”。一場強降水引發的洪水,有可能沖毀一個家庭多年辛苦經營的美好家園;一陣冰雹,有可能使農戶全年的辛勤勞作化為烏有;短暫的電閃雷鳴,往往擊毀房屋、建筑、電器,甚至造成人員傷亡。經統計,2000年至2017年,青海省共發生雷電災害事故248起,平均每年近14起,且主要發生在農村、牧區等空曠地帶或無防雷設施保護的建(構)筑物內;2017年汛期,青海省共發生42起暴雨洪澇及4起山體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災害,造成人員傷亡,農田林地、水利設施等不同程度受損。
目前,各級*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,“*主導、部門聯動、社會參與”的防災減災格局已初步形成。在災害性天氣出現前,氣象部門基本能做出有效預報預警,各級*積*響應,能夠將大部分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*低,*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、財產損失。然而,局地強降水引發的洪澇往往來勢兇猛,預測預報預警難度非常大,加之大部分都發生在山溝、河道和曠野,人們接收不到預警提示,來不及迅速反應和科學避險,*易造成安全生產事故。
避免氣象因素引起的安全生產事故,就要未雨綢繆、提前預防。在一些重大工程實施、重要活動開展前,要充分考慮到氣象災害可能引發的安全生產事故,做好防范工作。比如在高樓大廈建設時實施好防雷工程,在安排重大活動時避免選擇易受氣象災害威脅的地方。要盡量為氣象預測預報預警打出提前量,擴大氣象預警信息覆蓋面,拓寬發布渠道,*大限度爭取避險救災時間,及時進行轉移、躲避。另外,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氣象科普活動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氣象科普知識,發放的氣象科普產品也要“接地氣”。
氣象災害不會減少,但經過科學防范、合理避險,是可以預防或減輕損失的。讓全社會攜起手來,共同將氣象災害造成的安全生產事故降到*低程度。
安徽中普防雷:http://m.xxcun.net/
- 上一個:時評:農村防雷減災要狠抓薄弱環節
- 下一個:樟樹氣象安監合力出招促進防雷安全